1632年12月19日,小雪。

    在今年四月间,云栖山谷(今温哥华岛科莫克斯山谷)突然闯入了一群外来人。

    他们乘坐三艘平底小船,从桂溪河(今苏洛姆河)入海口逆流而上,进抵了与回龙河(今庞特莱吉河)交汇处,遂登陆上岸,开始筑城建堡,设立定居点。

    周边的印第安人部落闻讯后,怀着好奇,又带着几分小心,远远地观察这些人的动静。

    这些外来人拥有非常神奇的工具,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将驻地附近的那些高大树木尽数砍倒,然后修建起一道高高的围栏,将他们的居所粗粗地围了一圈。

    他们手中还有一种厉害的武器,可以轻易地杀死一头凶猛的灰熊。

    他们还有极高的捕鱼本事,每天都能捞上来海量的渔获。

    更让周边印第安人惊叹的是,他们煮食的食物非常鲜美,只是闻一闻,便让人垂涎欲滴。

    随着双方之间慢慢地试探和接触,印第安人发现这些外来人甚是温和友好,不仅没有将他们无端地排斥在外,还非常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入堡寨做客。

    吃着从未享受的美食,喝着神奇的酒水,大家操着不同语言,一起烤着鹿肉和鲑鱼,一起放声高歌,一起欢快跳舞,彼此之间的隔阂也被打破,互相也慢慢地熟络起来。

    随后,简单的交易也随之多了起来。

    一张鹿皮可以换来一小把盐巴,一张海狸皮可以换来一小袋玉米粉,一张海獭皮可以换来一罐酒水,一张完整的熊皮则可以换来两匹柔软的棉布或者几把小刀。

    在不到半年时间,这座被称之为合江堡(今温哥华岛考特尼市)的城寨便成为方圆数十里内最为热闹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周边所有印第安部落纷纷来此交易,以换取各种各样的稀罕物什。

    时至隆冬,万物寂静,不论是曾经活跃十足的动物,还是于林中穿行的猎人,全都猫在各自的小窝之中,躲避酷冷的天气。

    然而,就在这般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合江堡码头一艘排水量约百吨左右的小船却在做着最后出航的准备。

    一捆捆皮毛已经被分门别类地整齐码放在底舱,途中所需的物资补给也装运停当,二十多名水手裹着厚厚的冬衣,戴着裘帽,大声调笑着与岸边送行的人挥手作别。

    这艘船隶属于新华第一运输公司,几乎每隔两三个月便会将大量的粮食、酒水、五金工具等物资输送至包括合江堡在内的数座北方据点,然后再将它们所积存的毛皮拉回始兴堡,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最后便会被移民船队带回大明,换取新华所急需的人口和物资。

    为了获取更多的皮毛资源,同时也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新华政府在过去两年时间,陆续在启明岛北方设立了兴安堡(今坎贝尔河市)、合江堡、广信堡(今帕克斯维尔市)、梁平堡(今莱迪史密斯市)、隆安堡(今悉尼市)等数座据点。

    这些据点多则七八十人,少则三四十人,仅为一座简易的木寨,驻守人员也只拥有火枪和刀剑长矛之类的防身武器,应付一下当地印第安部落的侵袭应是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