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铜含量过多。”

    老宋愣了一下:“什么?”

    “就是碱式碳酸铜,或是硫酸铜。”

    林思成耐心解释:“紫砂壶之所以一受热,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陶泥中的铁含量不同而造成。

    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比如经典的紫泥壶,朱泥壶。含铁量越低,颜色就越浅,比如很少见的白泥壶:如梨皮壶,鸭白壶。

    但很少见泛蓝的,如果非要泛蓝,那就只有一个原因:泥中蓝铜或含量相当高。具有这种特性的陶泥产地不多,但宜兴肯定没有!”

    “但平时怎么看不出来?”

    “因为色谱中和:红与蓝中和为紫色,除非有强光干扰。”

    可不就是因为强光干扰,颜色了分了层?

    老宋脸色铁青:这谁家小孩,怎么感觉比侵淫此道几十年的行家还要老道?

    要说人家说的没道理,那是扯淡。

    他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真不是宜兴壶?”

    林思成点头:“百分百!”

    “那还说个毛?”

    因为九成以上的制壶名家都生于宜兴,习于宜兴,作于宜兴,也成名于宜兴。

    如果不是宜兴产,那还谈毛线的紫砂壶?

    老宋欲哭无泪。

    当然,他对什么硫酸铜的话仍旧半信半疑,但这壶泛蓝,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干这一行二十多年,蓝紫砂壶……听都他娘的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