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黄中带金,色泽如上等蜜糖般温润,光影流转,砂意如流金岁月般清晰。这就是冷金黄,紫砂中不可多得的珍稀泥料。原矿冷金黄泥料古而有之。明朝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介绍紫砂名家徐友泉时,就曾记载他学壶过程中使用过的泥料:“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冷金黄的名称。因其颜色特殊,与独有的帝王之色相近,故紫砂艺人大多用此制作宫廷御用紫砂器以供皇室使用,平时很少会用这种泥料来制壶。清早期制壶名家陈鸣远的佳意壶,正是以冷金黄泥料为胎。其包浆莹润、宝光流动,时隔百年仍然婉约动人。后嘉庆年间杨彭年制曼生十八式,合欢壶亦采用此泥料。以冷金黄制成紫砂壶,壶如其名,富丽而又内敛,文化气息浓厚,是紫砂“五色土”中浓墨重彩的名料。冷金黄泥料只在宜兴丁蜀黄龙山出现过,蕴藏量极其稀少,价比黄金而无处寻觅。八十年代中期,冷金黄泥料一度在市场上消失绝种,2000年宜兴开发紫砂路时曾破壁半座黄龙山,直到工程建设结束也没发现一丝冷金黄的踪影。
陈宏林,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简介】陈宏林擅长刻绘,幼有才名。二十年来不断揣摩,已达信手挥洒之境。无论何种题材,不假思索,放手刻去,无有败笔。陈宏林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又遍学百家,风格多样。顾绍培、王福君等名家均邀其合作
陈宏林,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71年陈宏林生于江苏高邮,幼年即喜乱画。为庆祝自家房屋成功上梁,用红纸画“双鱼”图案贴于梁上。后来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村民凡要“上梁”均来求这小小孩童为自家画双鱼图案。
稍长即对书法产生兴趣,遗憾八十年代初期找不到多少字帖,仅得一本当代海上名家周慧珺的字帖,在同村写春联老先生的指导下临摹不辍。
1993年陈宏林毕业于无锡工艺学院,先后师从蒋新安、徐南。2000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为师。
陈宏林经过二十年的修炼,于陶刻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无需草稿,任何题材略一思忖便能运斤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