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龙血砂为高端降坡泥的一种 , 龙血砂对降坡泥犹如大红袍对朱泥,底槽清对清水泥的关系 。2007年丁蜀镇修建紫砂路,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黄龙山三号坡,挖出一槽殷红如血的紫砂矿源,说是一槽其实不过很薄一层,最厚处不超过15cm,夹在两块巨石中间,数量极其稀少。此种殷红色的矿源,被称为是龙的血脉,江南人把血称为“旺”,故此种泥料制作的紫砂壶会带来财运和福气。 特点:龙血砂近乎全颗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经千锤百炼仍然不易成型。故一旦烧成,透气性比底槽清更胜一筹。烧成为陶,平淡无光;养成为玉,美不胜收。适合各种茗茶,不夺香,不走味,不败茶,还原性无与伦比,是玩家藏家的不二之选。
王涛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简介】文人壶大师!擅长制壶、书法、紫砂艺术理论研究,艺术文化造诣极高。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副馆长。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原副馆长
江苏省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原厂长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江苏省建筑壁画研究会会员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陶瓷杂志》编辑
《陶苑掇英》主编
上海东方电视台《艺术人文》中国陶瓷紫砂学术顾问
王涛一九五0年十二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副馆长。长期从事工艺美术陶瓷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作品门类较多,题材广泛,是当代美术陶瓷的创始人和 开拓者之一,并对陶瓷史论研究有着较高的造诣,为宜兴地区知名的陶瓷工作者之一。王涛曾在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江苏宜兴陶瓷公司、江苏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室负责人、研究所所长、 厂长等职。王涛目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陶瓷志》编辑,《无锡文博》编委 ,《陶苑掇英》主编。
砂轩紫砂品评:
王涛自幼结缘,成就制陶大师:生于陶都宜兴,长在制陶烧陶的窑边,自幼的耳濡目染让王涛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从幼时过家家玩泥巴到如今的一代制陶大师,所经历过的荆棘和坎坷 终究让他化茧成蝶,一路成长晋升,王涛于2012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下了艺术生涯中新的里程碑。
升值翻番,必成收藏热选:已逾花甲的岁月积淀给予了王涛更深邃更厚重文化魅力,其王涛作品深受广大壶友的喜爱,并且其作品将在短期内以2至3番的空间实现升值,已经成为收藏热选 ,王涛于众多大师中脱颖而出,其紫砂壶作品的受关注度也相对较高,若单单从制作工艺上来讲,自然是极为精湛细腻,多为素净的作品更能体现紫砂的灵韵与高贵。
诗画馈赠,领略文人之风:王涛其紫砂壶作品多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巧的刻绘工艺见长,这得益于其对书画的极高造诣,一字一景耐人品评,若能解其中之味,便能一语道破壶中天机。不时有题词或画作赠予壶友,互相交流学习。王涛之壶,文人之壶,茶香和着诗韵,乃是壶的精髓所在。近年来的王涛紫砂壶作品传统为主,力图创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征。
范仁良,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出生壶艺世家。自幼跟随母亲学做宜兴紫砂壶。范仁良少年时期就熟练地掌握了全手工制壶技法。1986年,范仁良以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考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技工培训班。范仁良虚心好学,刻苦研练壶艺技法,广集历代名家名壶之长,技艺日趋精良。1988年范仁良调入紫砂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艺品的设计和研究。1990年,范仁良以突出的壶艺技法被厂任命为辅导教师。1992年范仁良创办仁艺居陶艺工作室。20多年来,范仁良对紫砂艺术执著追求,立足传统追索经典,并经过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拓宽创作视野,不断推陈出新。范仁良集壶艺设计、创作和装饰技艺于一身,是当今陶都艺德兼备的青年陶艺家,有“紫砂少帅”的美誉。2008年由世界艺术家联合会授予“紫砂艺术大师”称号。
范仁良的作品题材新奇,构思严谨,富有诗意。他对宜兴五色土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擅长用绞泥来装饰壶面。装饰后的紫砂壶色彩斑斓,各色协调和谐,纹理清晰自然,既形成了变化自然的纹理之美,又展现出如行云流水般动感之韵律。他的绞泥作品虽是他主观意念之作,且无丝毫的雕凿之痕,却大有自然天成之感。他创制的《金豹壶》,采用三种不同色泽的紫砂泥,如谐配置装饰成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豹,形象逼真。壶面色彩绚丽,壶面和壶色和谐统一,增强了壶的整体美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创作的《百宝神壶》,以葫芦为创作题材,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壶为贮茶的公道壶,下壶为泡茶壶,上壶壶嘴设在底部,倒茶时可用壶“的”上气孔来控制。当用手指封盖气孔时,壶嘴滴水不漏,当手指离开气孔时,壶中茶水经壶嘴直泻而下。该壶以巧妙、奇特的构思,精良的工艺技法,受到中外茶商和壶艺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职 称: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
朱萍萍,女,助理工艺美术师,1982年生于陶都宜兴 ,自幼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2005年朱萍萍毕业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现师从其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朱建伟,在建伟怡陶紫砂工作室从事紫砂壶的设计与创新制作。朱萍萍在父亲的细心栽培和指导下,再加上自己对紫砂的热忱和悟性,水平不断提高。朱萍萍紫砂壶作品线条流畅舒美,嘴、把、的子相互呼应,采用特种金丝镶嵌工艺,古朴大气、高贵大方,深受收藏家喜爱,紫砂壶并多次获奖。
2011年8月,朱萍萍《双色清竹壶》参加第二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紫陶杯”评比大赛,荣获金奖。
2012年8月,朱萍萍《镶金大行天下》参加第三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天工杯”评比大赛,荣获铜奖。
2012年10月,朱萍萍《镶金大行天下》入选2012年9月29日—10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展”。
2012年6月,朱萍萍《妙趣丛生壶》被安徽博物院永久收藏。
2010年12月,朱萍萍《六件茶韵壶》入选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2008年11月,朱萍萍与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合作的作品《三脚葡萄壶》在第十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13年1月,朱萍萍与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合作的作品《双色花苞壶》,参展“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建馆30周年庆典暨宜兴当代陶艺名家精品展”。
2006年10月,朱萍萍与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合作的作品《双色松、竹、梅组壶》入选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2006年10月,朱萍萍与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合作的作品《13件红开片(烟、酒、茶)茶具》入选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2012年,朱萍萍与父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合作的作品《冰清玉洁》刊登于《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无锡展作品集》。
朱萍萍论文《漫谈“蝶花壶”之创作感悟》,刊登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2012年12月增刊《陶瓷科学与艺术》。
朱萍萍论文《浅析紫砂壶金银丝镶嵌的制作工艺装饰》,刊登于佛山市陶瓷研究所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协办的《佛山陶瓷》,2012年11期(总第1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