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建议冲泡: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轻焙火乌龙茶,绿茶,龙井,红茶等。 窑温:约1100度。 收缩比:约15%。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难度: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 特点:週身密佈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 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别于一般陶器;质朴拙雅,美冠群伦,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 冲茗特性:热淋变色率高,养后愈显红润,易现包浆之美;亲茶性高,香飘气扬,甘韵悠长,为茗壶收藏家的最爱。
职 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沈建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政协委员,宜兴市工商联常委,江南大学兼职教授。
1957年沈建强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蜀山脚下,父母沈孝虎、范云芳,伯父沈孝陆终身从事紫砂事业,曾以“小陶”壶而誉满东南亚。11岁时,因厌家庭作坊的吵闹,而抢过二哥的做壶工具,踏进了紫砂陶的门槛。沈建强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81年成为紫砂厂陶坯加工户,87年开始临摹清代、民代和现代名师的作品,从中悟得“自然和做作的区别”,并曾以笔名“沈玉芝”壶款而面世。90年开始从事紫砂创作;91年开始对紫砂筋瓤壶的潜心研究,之后台湾客商李木田给出“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从此后在业内和国内外广为誉传。“先器识而临文艺,尊传统以起新风”是沈建强从艺成长的箴言, “重成就,轻利益”则是他的的世界观。
1992年沈建强在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被市科委破格评定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受聘于砂龙陶艺有限公司,并得名家张一成(紫砂艺术评论家)的点拨,感悟紫砂壶“点、线、面”的审美。扎实的基础,虚心的求学与勤奋的努力,让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多次获大奖。95年8月沈建强被市科委提前晋升为工艺美术师;2003年转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在紫砂市场低迷之时,沈建强也不曾放弃,他一方面默默的努力,另一方面积极的走出去推广紫砂艺术,97年4月所制“大合菊九件套”茶具在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首届万件茶具展示会上获二等奖,同年同月入编“当代中国宜兴陶瓷名家集”,99年10月受聘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2年7月沈建强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3年沈建强成为紫砂文化研究会会员。
2002年9月沈建强受聘于宜兴紫砂工艺厂。
2005年元月沈建强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5年7月沈建强成为河北省紫砂陶艺学会学术顾问。
2005年7月沈建强担任河北电视台《阳羡访陶》专题片艺术顾问。
2007年5月沈建强担任广东省紫砂文化研究学会高级艺术顾问。
2003年沈建强应省刊“江苏陶瓷”之邀,所写论文“紫砂筋瓤壶”在省刊2003年第4期上发表。
2004年沈建强所写论文“紫砂筋瓤壶的成型工艺和制作手法”在04年第一期发表,并荣获新世纪第三届华夏“精英杯”学术论文评选金奖,同时获得了入录“华夏英才文集”的资格。
2004年沈建强在第四届华夏精英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华夏新世纪科技精英”。
沈建强紫砂壶艺术风采:
2000年11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飘菊”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2000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合菊”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1年6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英雄壶”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评比“二等奖”。
2001年6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飘菊”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评比“二等奖”。
2001年12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水浒钵”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2000年沈建强创办斋号“紫玉堂”。
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誉题为“筋瓤世家”。
同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鸣为“紫玉堂”主任题绰号“沈筋瓤”。
2001年12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大英雄壶”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1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对号入座”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
2002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蝌蚪壶”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入选奖。
2003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柯玛喜日”壶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3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百川海纳”获第一节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方圆”杯“优秀奖”。
2003年沈建强作品“蝌蚪”壶获37届旅游品和工艺品、国际礼品和家用消费博览会“三等”奖。
2003年4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龙头一捆竹”获2002年中国十大紫砂名壶评选“银奖”。
2004年85岁老人顾景舟大师胞弟顾陆州誉题为“筋瓤英雄”。
2004年9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神源套壶”获第二届太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精品展“金奖”。
2004年至2005年沈建强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紫砂十二精英。
2004年4月沈建强紫砂壶作品“海纳百川”获中国十大紫砂名壶评选“银奖”。
2005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对号入座”被入编《陶娃学紫砂》的教科书。
2005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小英雄壶”获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五朵金花”获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7年沈建强被授予“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沈建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布的“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
2007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秋姿提梁”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8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宇峰提梁”获中国收藏家协会金奖。
2008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菱花仙子”获国家轻工业联合会金奖。
2009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鸳鸯戏水”获国家轻工业联合会金奖。
2010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中三鼎合菊”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银奖。
2010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玉琮”获山东美术家协会金奖
2011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菱花提梁”获国家轻工业联合会金奖。
2011年沈建强紫砂壶作品“海纳百川”获中国第五届民博会金奖
小荷才露尖尖角,邵莉用手中的紫砂土,揉捏出与紫砂的不解情缘。经其父邵顺生的指导,邵莉紫砂壶作品细腻内秀、疏放有度,有大家之风,又不失灵气。
邵莉荣誉
2003年 邵莉紫砂壶作品"张牙舞爪"获全国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 邵莉紫砂壶作品"一脉相通"壶获中国工艺美术铜奖。
2004年 邵莉与父亲邵順生合作作品"好汉壶"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4年 邵莉与父亲邵順生合作的"大吉大利"壶 获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2014年 邵莉在父亲指导下,通过努力,考取"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
2015年 邵莉紫砂壶“路路通” “清高”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6年 邵莉紫砂壶“步步高” “雅六方”分别在紫砂手工制作大赛活动中获得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