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品

曼生合欢 —— 相关介绍

简介:2005年4月20日,当第一款曼生壶发放的时候,受到了众多壶友的追捧。当然这也跟作品本身的认真态度是分不开的。合欢壶作为曼生系列的开始,确实带来了欢乐。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曼生合欢 —— 更多推荐

全部

合欢壶

作者:吴贞裕 编号:19904 泥料:底槽清 容量:20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大合欢壶

作者:汤鸣皋 编号:17004 泥料:底槽清 容量:42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合欢壶

作者:闻正荣 编号:31402 泥料:底槽清 容量:25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曼生合欢 —— 艺人推荐

全部
陈豪
潘小忠

    职  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潘小忠冯勤芳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他们十分幸运赶上了好时候,当时的紫砂壶市场非常看好,需求旺盛,尤其是徐汉棠大师来到后,毫无保留,十分认真地把培训艺德作为重要工作来做,像潘小忠、冯勤芳这批年轻人,都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徐老师的指点和授课。当然,也不是说凡想学做紫砂茶壶的,就都能个个成才,还要看他们的悟性高不高,手脚勤不勤,而潘小忠、冯勤芳应该是众多学艺后生中较为成功的一对。

    潘小忠,虽比冯勤芳晚几年学做壶,但之前先学木匠,也算手艺人,到放下木工箱子来做茶壶,仿佛轻车熟路很快投入,也许做惯了木工活,做壶也方货见长,且特别讲究线条、注重挺刮,给人以美感,而潘小忠以领悟深刻,把握传统,形似神更似。

蒋程思
蒋程思,出生于陶艺世家,大学本科。从小耳濡目染,对紫砂艺术颇有天赋,二零一三年开始从艺,启蒙于外公程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师从大国非遗工匠吕俊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作品因名师指导,故风格逐古博今,全手工制壶技艺日臻完善,其作品为众多资深玩家所欣赏与收藏。

  身为阳羡紫砂制壶世家第三代传人,其对自身要求严格,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制壶技艺,实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力行者!
周心悦
紫砂新秀
吴东元
    吴东元,男,字半丁,1972年生于蜀山,2013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得主。宜兴市美术学校毕业,自小习文弄墨,喜爱紫砂陶艺,1992年随叔叔吴群祥研究紫砂工艺技法。多年以来,悉心钻研紫砂工艺技法,作品承传顾派光素器艺术风格,创作思路宽阔,富于变化,研制作品端庄典雅,线条流畅,工艺精巧,并喜爱陶刻,代表作有《四灵》系列,《大地与生命》系列,颇受壶友们的喜爱。

    1997年中国香港回归陶瓷作品展中的001号作品《世纪大鼎》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2000年中国(清华大学)国际陶瓷交流展,作品《束》被永久收藏;

    2006年首届中国宜兴紫砂陶全手工技艺大赛获优秀承传人称号;

    2006年全国第八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作品《家和万事兴》获铜奖,该作品并于2009年陶都风中国美术馆参展。

    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文人壶系列:《禅言》、《悟道》、《儒行》获银奖;

    2012年首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进修深造;

    2015年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

    2015年首届“景舟杯”制壶大赛中级组银奖。
王镇学

    王镇学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王镇学出生于陶都宜兴,18岁那年,王镇学考入了宜兴紫砂工艺厂徒工班,1988年王镇学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谈跃伟,同时又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指点,后又受汤鸣皋、夏俊伟、邵家声、徐可棠等的指导,王镇学紫砂壶壶艺创作日益精进,王镇学的紫砂壶作品不借助任何装饰,以最简洁的表现方式展现紫砂的魅力。
    王镇学的父亲王柏生,原在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负责黄龙山矿山原料选料、配制,潜心研究紫砂壶泥料。数十年来,在紫砂业界具有较高声誉,并培养出一批从事配泥方面的学生,王镇学的紫砂壶作品立足于传统,注重内涵,全手工成型制作,以光货为主,师古而不泥古,紫砂壶作品端庄凝重,古朴大方。王镇学泥料则采用父亲专门秘制的各种紫砂泥制作,使紫砂壶作品更具实用性、观赏性。王镇学紫砂壶在多次壶艺比赛展评中获奖,深受藏家、鉴赏家青睐。

紫砂壶知识

全部

其他壶型推荐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