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5年4月20日,当第一款曼生壶发放的时候,受到了众多壶友的追捧。当然这也跟作品本身的认真态度是分不开的。合欢壶作为曼生系列的开始,确实带来了欢乐。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职 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潘小忠和冯勤芳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他们十分幸运赶上了好时候,当时的紫砂壶市场非常看好,需求旺盛,尤其是徐汉棠大师来到后,毫无保留,十分认真地把培训艺德作为重要工作来做,像潘小忠、冯勤芳这批年轻人,都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徐老师的指点和授课。当然,也不是说凡想学做紫砂茶壶的,就都能个个成才,还要看他们的悟性高不高,手脚勤不勤,而潘小忠、冯勤芳应该是众多学艺后生中较为成功的一对。
潘小忠,虽比冯勤芳晚几年学做壶,但之前先学木匠,也算手艺人,到放下木工箱子来做茶壶,仿佛轻车熟路很快投入,也许做惯了木工活,做壶也方货见长,且特别讲究线条、注重挺刮,给人以美感,而潘小忠以领悟深刻,把握传统,形似神更似。
王镇学,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王镇学出生于陶都宜兴,18岁那年,王镇学考入了宜兴紫砂工艺厂徒工班,1988年王镇学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谈跃伟,同时又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指点,后又受汤鸣皋、夏俊伟、邵家声、徐可棠等的指导,王镇学紫砂壶壶艺创作日益精进,王镇学的紫砂壶作品不借助任何装饰,以最简洁的表现方式展现紫砂的魅力。
王镇学的父亲王柏生,原在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负责黄龙山矿山原料选料、配制,潜心研究紫砂壶泥料。数十年来,在紫砂业界具有较高声誉,并培养出一批从事配泥方面的学生,王镇学的紫砂壶作品立足于传统,注重内涵,全手工成型制作,以光货为主,师古而不泥古,紫砂壶作品端庄凝重,古朴大方。王镇学泥料则采用父亲专门秘制的各种紫砂泥制作,使紫砂壶作品更具实用性、观赏性。王镇学紫砂壶在多次壶艺比赛展评中获奖,深受藏家、鉴赏家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