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品

南瓜提梁 —— 相关介绍

简介:陈曼生是个文人学士,他一生所崇拜的便是苏东坡。在一个冬天陈曼生的生日聚会上,炉火烧得旺,陈曼生呼朋友唤友喝茶吟诗,期间好友郭麟把壶言欢之间谈及“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今天是曼生你的诞辰,何不古为今用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曼生对提壶二字甚是惊异,想到提梁,于是等宾客散尽,一整个夜晚陈曼生都在绘制提梁壶,更改数次都不满意,转眼就到天亮曼生漫步到庭院,正好碰到侍女婉儿送来南瓜羹,曼生顿觉灵感突现,想到当年苏东坡回归田园生活,院内外都种有南瓜,而自己又自称东坡之徒,便以南瓜为型,以南瓜为壶身,绘三叉提梁,得南瓜提梁壶。此壶系有感于东坡提壶所得,故文人气息最浓,文人雅士,群聚得以高朋满座,独处得以与古人神交,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其风神可谓典雅,把玩此壶,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似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典丽高雅,正是落花无言意当远,人淡如菊品自高。

南瓜提梁 —— 更多推荐

全部

南瓜提梁 —— 艺人推荐

全部
吴渊蓓

      吴渊蓓宜兴紫砂壶青年陶艺家,师从其父当代筋纹器领军人物,高工吴贞裕

      吴渊蓓出生于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酷爱紫砂书画艺术。从苏州科技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进入紫砂领域。其紫砂壶作品融合现代和传统工艺,摹古呈新,装饰有趣,吴渊蓓颇有其父作品之风范,吴渊蓓紫砂壶作品受到了紫砂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
      学海无涯苦作舟,吴渊蓓在紫砂壶陶艺创作的同时,坚持学习紫砂壶陶艺设计和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愿在今后的紫砂艺术之路上,有更多艺术佳作问世,为宜兴紫砂事业出一份力。

蒋俊明
杨勤芳
  杨勤芳,1951年生于宜兴陶都,197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2007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1991年作品《六方福寿提梁壶》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设计一等奖;1995年以江南民间竹编提篮为题材而设计创作的紫砂《谢意壶》被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收藏。
  197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曾师从吕尧臣大师学艺;
  1991年作品《六方福寿提梁壶》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设计一等奖;
  1995年以江南民间竹编提篮为题材而设计创作的紫砂《谢意壶》被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收藏;
  1996年作品《腾达壶》被英国古董协会收藏,《舜鬲双流壶》被该协会推荐英国邮政获准发行明信片;
  1999年作品《神童壶》和《紫金叠式》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2001年作品《镶金汉风壶》获第三届中国王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代表作品还有《度石衡象壶》、《六方将军壶》等。
王秀局
1976年生于江苏省宜兴丁蜀镇,本科文化,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邵顺生先生,擅长方器制作,对圆器、素器、筋纹器制作也有一定研究。近几年来,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学习传统工艺技术,所制作品逐步提高,加之对生活、对美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简洁典雅,形神兼备、线条舒展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功底扎实,选料精细,以严谨的制壶风格,朴实的为人深受壶友喜爱。2013年11月《韵墩》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艺术金奖;2013年11月《无相》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艺术金奖;2014年3月《亚明四方壶》被山东淄博陶瓷馆永久收藏; 2014年5月《紫炉问道》在陶瓷实训基地举办的手工大赛中获二等奖;2014年11月《韵墩》获外观设计专利; 2014年11月《紫炉问道》获外观设计专利;2015年6月《智足提梁》在陶瓷实训基地举办的手工大赛中获一等奖;2015年11月《紫玉金樽壶》在第八届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节“景舟杯”制壶大赛获金奖;2015年11月《紫砂六方陀螺壶》被安徽博物馆永久收藏。
欧成成
1991年生于陶都宜兴,从小便对紫砂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开始学习壶艺制作。师从方器实力派李卫明,在其师的倾力指点下,系统学习紫砂传统成型技法。而后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立之处继续深造,在储大师之子储峰的带领下,执着专研,近两年又开始大量阅读明清古壶,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感,集百家之长,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所制作品散发着超越其年龄的稳重大气,深受广大玩家的关注!
吴余生
    吴余生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吴余生1963年生,自幼爱好紫砂艺术,掌握了扎实的紫砂制壶基本功。其后受到多位紫砂大师指点,制作紫砂壶技艺突飞猛进。吴余生凭着对紫砂艺术的迷恋与执着,不断努力学习,探索创新,现如今吴余生紫砂壶作品不仅工艺精湛、造型大方、而且整体十分和谐,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的灵气和韵味。

紫砂壶知识

全部

其他壶型推荐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