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曲壶是由张守智、汪寅仙合作设计,汪寅仙独自制作而成,1990年,曲壶在全国陶瓷设计评比和国际精品大奖赛中均获得一等奖。曲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壶嘴犹如蜗牛的头部,壶体是蜗牛的身躯,壶把所围成的空间似蜗牛的外壳。从壶嘴到壶把,用一条涡线贯通,壶身和壶把的结合形成壶的整体。壶嘴是从壶的腰线中起伏延伸而成,充分显示了静中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蜗牛抬头爬行的动感。壶体敦实圆厚、轮廓清晰,线和面的转折处理得干净利落。提梁的形成突破了紫砂壶的旧有样式,提梁与壶体的结合部采用外凸内凹形式,由宽逐渐变窄,其顶端恰好是手提的部位。在线、面的处理上,提梁的薄厚与壶口处统一均齐,提梁两侧的边线与壶口两条边线联合成一条回旋的棍子线,线的处理尤显均匀饱满、清晰挺秀。壶盖的盖滴从盖顶自然舒出,滴顶的造型与壶把提梁相对应;而壶盖处的虚线又与壶口的流线相对应。作者对曲壶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整个壶体既有面的变化,又有线的变化。体现了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劲;表达了蜗牛坚忍不拔、忍辱负重、昂首挺进、奋力拼争的顽强精神。而曲壶同样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范红英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艺家。
1969年范红英出生于宜兴紫砂陶艺世家——范氏家族,范红英自幼对紫砂壶制作工艺耳濡目染,心向往之。1984年范红英进入紫砂工艺二厂,师承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同芬,得其悉心指导,练就了基本功。1994年范红英进入紫砂工艺三厂,跟随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陈洪平学习,由此,为创作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范红英其紫砂壶作品如人,有股豁达大度之气,又有女子壶艺的玲珑剔透,将自身的气质深深融合进紫砂创作之中,每件紫砂壶作品均能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体现出独特的风格,深得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深受国内外朋友和藏家的青睐。
范红英紫砂壶艺术活动:
2005年,范红英紫砂壶《虚扁壶》获“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范红英紫砂壶《云肩腹鼓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1年,范红英紫砂壶《枫叶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2011年,范红英紫砂壶《天际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2012年,范红英紫砂壶《代代有福壶》获“第九届中国十大紫砂名壶”评选银奖;
2013年,范红英紫砂壶《风云再起壶》在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2013年,范红英紫砂壶《四季如意壶》入选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艺术节;
2013年范红英被中国民族器乐协会及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中国民族音乐“爱心贡献奖”;
2014年,范红英紫砂壶《华颖壶》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范红英紫砂壶《枫叶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范红英紫砂壶《春华壶》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2015年范红英参加北京首都博物馆“紫玉墨韵——书画紫砂艺术联展”(由天津美术学院,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宜兴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协办),与津门画派霍春阳,杨沛璋,王之海,周午生这四位当代著名画家进行艺术合作并联袂展出;
2015年,范红英紫砂壶《葵仿古》被首都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