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印包壶为明代万历晚期名家时大彬所首创,其壶艺影响后人甚巨。在当时印包茶壶的造型可说十分大胆和有创意。印包壶以其壶体形似包袱,包裹印玺宝诰,亦称“宝诰壶”或“包袱壶”,器形含有包裹财货奉赠之意,而广受欢迎。
职 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汤建林,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汤建林生于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徐门第五代传人。自幼耳濡目染,外公徐汉棠,徐秀棠均是徐派代表人物。在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从事刻字、泥绘,并得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指点,1983年由陶瓷公司派出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汤建林紫砂壶制壶生涯二十多年,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在国内外紫砂艺术品收藏家中有教高的声誉和好评。
汤建林紫砂壶荣誉成果
2003年11月,汤建林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掇福壶”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5年11月,汤建林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龙凤呈祥”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5年11月,汤建林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碧浪”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06年8月,汤建林紫砂壶作品“迎春壶”在现场手工制陶技能大赛暨作品评选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作品参评优秀奖。
2006年9月,汤建林创作的紫砂作品“陶韵壶”荣获“首届秦皇岛中国宜兴紫砂作品展”金奖。
2006年9月,汤建林创作的紫砂作品“园玉壶”荣获“首届秦皇岛中国宜兴紫砂作品展”金奖。
2008年4月,汤建林选送的“大如意”在2008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荣获金奖。
胡洪明的许多紫砂壶作品已经载入了《中国紫砂图典》等多部专业书刊,紫砂壶作品也深受紫砂爱好者与收藏家喜爱,更有部分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以及众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其紫砂艺术创作的业绩颇丰,已经收录《当代中国陶艺名家集》和《中外名人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等多部大型典籍。1988年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纪念活动—“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交流(中韩艺术交流展等系列展会)。胡洪明紫砂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多篇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收录,为古老的紫砂艺术文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职 称:陶艺艺人
冯勤芳,陶艺艺人。
冯勤芳出生于紫砂世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其祖父为民国时期鼎鼎有的制壶高手冯桂林。冯桂林(1902~1946),紫砂著名艺人,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域矮、或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师艺匠之一。冯勤芳凭借得天独厚的传承优势,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后又经名师的指点,很快在同道中脱颖而出,在与其年龄相当的做壶人中,冯勤芳是个杰出的佼佼者。冯勤芳其紫砂壶作品有桂林遗风,无论是光货还是花货,韵味十足。
冯勤芳的丈夫潘小忠亦为制壶之人。潘小忠和冯勤芳同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皆受徐汉棠老师的指点和授课。和冯勤芳一样,潘小忠悟性高,学习勤奋,很快出类拔萃,与冯勤芳志同道合,情意相投,后结为紫砂伉俪,成为紫砂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