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品

竹段 —— 相关介绍

简介:“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尤其是在宜兴这样一个竹的海洋,竹,更是人们眼里口中的爱物,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阴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竹段 —— 更多推荐

全部

竹段壶

作者:邵亚芬 编号:23520 泥料:紫泥 容量:20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竹节壶系列(二)

作者:董正强 编号:30008 泥料:墨绿泥 容量:40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竹趣壶

作者:方幼琴 编号:30101 泥料:底槽清 容量:56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祝福壶

作者:毛国强 编号:07601 泥料:底槽清 容量:380cc

快速询价

拨打热线,直接沟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员10分钟内回复

竹段 —— 艺人推荐

全部
余菊仙
       余菊仙,民间制壶工艺师,余菊仙紫砂壶作品端庄大方,别具风格,深受紫砂壶友喜爱。
谈跃伟
  谈跃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197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朱可心老艺人之弟子高丽君学艺,1981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艺,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1983年,创作设计作品“小高碗酒具”被中国外交部乔冠华选作国礼。 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对陶瓷造型艺术作倾心研究,工艺技法更趋完美。1989年与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合作的“智伟提梁壶”经典之作,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作品追求造型优雅,做工精致,光素、花塑、筋瓤器技艺俱佳,擅长松竹梅等自然形态塑造,在传统中创出新意。
  1991年与山水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合作创制的“杜甫诗意”、“百图壶”、“博浪槌壶”,被香港、英国、美国茶具博物馆收藏。2001年9月被上海东方电视台个人专题报道。2005年“汉竹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院)永久收藏。2008年被珠江电影制片厂《紫泥春华》八集纪录片录制。2009年6月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紫砂艺术家”称号。2015年被评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至今,连续被无锡市人事局聘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担任工艺美术职称评委,及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专技人员继续教育、陶瓷艺术实训基地“手工制陶大赛”评委。
  主要获奖作品:
  2003年11月 《竹韵系列》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金奖
  2004年11月 《谈氏掇只》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金奖
  2004年 9月 《雅竹壶》获第二届中国无锡太博会金奖
  2004年3月 《六方井泉》壶获全国礼品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4年11月 《晨曲壶》壶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
  2004年1月 《五头石寿壶》获上海市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署金奖
  2004年9月 《晨曲壶》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艺术界联合会银奖
  2006年10月 《竹韵系列》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入选奖”
  2006年10月 《跃梅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金奖
  2007年6月 《五头线钟茶具》获大连茶博会组委会一等奖
  2010年9月 参展作品《佛顶壶》、《报春壶》入选上海世博会
  2011年9月 《晨壶》获第二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选银奖
  2011年9月 《佛顶壶》获第二届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选金奖
  2011年9月 《佛顶壶》获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东方明珠杯”特别荣誉奖
  2012年5月 《瓜韵壶》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
  2013年11月 《佛顶壶》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11月 《三脚纹顶壶》荣获第三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
  2015年1月 《祥瑞提梁壶》荣获2015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金奖。
  2015年6月 《葫韵壶》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个人履历:
  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
  197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朱可心老艺人之弟子高丽君学艺;
  1981 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艺,练就了扎实的紫砂造型基本功;
  1983年 创作设计作品“小高碗酒具”被中国外交部乔冠华选作国礼;
  1988年 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对陶瓷造型艺术作倾心研究,工艺技法更趋完美;
  1989年 与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合作的“智伟提梁壶”经典之作,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作品追求造型优雅,做工精致,光素、花塑、筋瓤器技艺俱佳,擅长松竹梅等自然形态塑造,在传统中创出新意;
  1990年3月,本人带的宜兴紫砂工艺厂八八级(1)班被无锡市经委、总工会等四部门授予“市三级班组” 证书。
  1991年 与山水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合作创制的“杜甫诗意”、“百图壶”、“博浪槌壶”,被香港、英国、美国茶具博物馆收藏;
  1996年12月,被中外名人辞典编委会收录于《中外名人辞典》;
  2001年9月 被上海东方电视台个人专题报道;
  2005年 “汉竹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 被无锡人事局多次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
  2008年 被珠江电影制片厂《紫泥春华》八集纪录片录制;
  2008年至今,连续五年担任工艺美术中级职称评审委员;
  2009年6月 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紫砂艺术家”称号;
  2009年6月19日 “圆跃壶”被杭州西泠印社以高价拍卖成交;
  2010年1月,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等三家授予“中国紫砂艺术家” 称号;
  2011年11月,被江苏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荣誉称号;
  2012年至今,连续2年担任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专技人员继续教育、陶瓷艺术实训基地“手工制陶大赛”评委;
  2013年11月,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技术职称
  2013年,匡时秋季拍卖会上壶友收藏的“大树桩壶”以345,000的高价拍卖成交
  2013年11月,被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等三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
  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二家颁发“古玩鉴定评估师(高级)”专业能力证书。
  2015年7月,在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中,被徐悲鸿艺术委员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授予“陶艺传承,桃李天下”特别荣誉称号。
姚艺晋
  姚艺晋,1986年生于重庆,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业期间一直致力于瓷器造型设计与装饰,并发表论文《论实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偶然接触到紫砂便对紫砂这种材质的古拙之美所吸引。毕业即来到宜兴,拜吕俊杰为师,并建造第一座高效舞焰柴窑“鸿骞窑”以探索紫砂更多的艺术可能性。09年至今在紫砂雕塑和紫砂花器方面不断的努力探索,代表作有十八罗汉等。
许智萍

    许智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简介】许智萍,研究员级高工王小龙弟子,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功底深厚,最具发展潜力工艺师之一!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72年许智萍出生于蜀山脚下与“南街”(众多紫砂大师居住处)相距不远的木石村。1989年许智萍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师从王小龙、高丽君夫妇,后入南京艺术学院深造。王小龙、高丽君均为一代陶艺大师朱可心先生的得意门生。王小龙是“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之子,家学渊源,又得朱可心真传。

    许智萍多年来潜心于紫砂茶具制作,数得大师兄季益顺点拨,技艺益发精进。许智萍紫砂壶作品以花器见长,内涵深蕴,精工典雅,型用完备,深受国内外藏家和紫砂爱好者喜爱,是当今紫砂界中屈指可数、为人瞩目的陶艺新人。

    许智萍太公(奶奶的父亲)张兰洲与蒋蓉同村(潜洛村人),天赋秉异,极有才华,既擅陶艺,又是医生、实业家,亦精篆刻。解放前在上海仿制日本进口的“汽油灯”,一度将日本产品驱逐出中国市场;专长于动物雕塑,制作的紫砂犀牛远销荷兰,受顾景舟蒋蓉赞誉;他创立的“上海齿科厂”至今犹存。宜兴鲍达芝曾撰文称赞张兰洲的成就,称他为“杰出陶艺家”。可惜有“阿芙蓉”瘾,常对子女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赶快花花”,卒于衰弱。张兰洲的生平见于《宜兴县志》,其印章仍在许家。
    张兰洲仅有一女张秀珍,即许智萍的奶奶,嫁与工人许氏。张秀珍精于制壶,擅制寿星、三号圆壶,七十余岁仍能制作。
    张秀珍之子许冬柏(许智萍之父)在徐汉棠的建议下从事耐火材料工作(当时耐火材料是远比制壶更为先进的工种),娶妻陆凤园。许冬柏、陆凤园育有二女,长女许智萍现为优秀陶艺家,次女许慧萍现为药剂师。

蒋升
    蒋升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1969年蒋升生于江苏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利安、周定华,潜心研究紫砂造型设计。蒋升紫砂壶作品格调高雅、造型独特、制作精良,更形神兼备,多次获奖并被各大博物馆珍藏。蒋升毕业于江苏电视大学工美专业。1986年蒋升加盟 宜兴紫砂工艺厂,1990年蒋升深造于中央美院造型设计基础培训班。1993年蒋升入紫砂工艺厂特艺班,潜心于造型设计。2000年蒋升创办自己的工作室,蒋升紫砂壶作品除追求格调高雅,更具造型独特,在制作精良严格要求下,又致力于形神兼备。 
    2007年5月15日,蒋升紫砂壶作品《前程似锦》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2007年1月18日,蒋升紫砂壶作品《锦绣前程》入选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 
    2007年5月28日,蒋升紫砂壶作品《玉带双色壶》在第三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评中评为优秀奖。 
    2007年8月,蒋升紫砂壶作品《圆弧曲》荣获2007年无锡人事局举办的现场手工操作大赛优秀奖。 
    2007年蒋升发表在中国农村教育《紫砂壶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的专业紫砂论文。 
    同年蒋升又创作专业紫砂论文《紫砂壶艺作品审美标准的评判观》待发表。 
吴云根

    吴云根(1892年11月6日-1969年) 又名吴芝莱,14岁向汪春荣(生义)学习制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三年学成,其时清廷衰败,经济萧条,紫砂窑大不景气,常靠搬运泥坯和窑货为生。1915年,由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同行的有杨阿时、李宝珍。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均釉紫砂陶,取得满意的效果,成为近代宜兴陶业界向外省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吴云根回家乡后,仍以制壶为业。1929年吴云根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两年后回宜兴。1932年在江苏省立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尔后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联袂授艺,延至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止。
    1954年吴云根加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其待人谦和大度,德艺俱佳。吴云根紫砂壶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宜兴紫砂壶厂成立,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这时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现在著名的制壶名家吕尧臣、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门下。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并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而师徒又十分和谐首开师徒间竞技比赛之先河。1959年吴云根虽年事已高,但技艺不衰,为徒弟们作示范,逐一评讲,深受弟子们爱戴。吴云根长期从事学院的正规艺事教育,十分重视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

    吴云根一生勤劳纯朴,光明磊落,公私分明。直到去世,未给子女们私下留存一件他个人的作品。吴云根的紫砂壶作品,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吴云根制作的《提把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选定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吴云根创作设计的竹花盆、大长方水底盆及新石桃、菱角茶具、双色柿子,还有《鱼罩壶》、《春宁壶》等在传统手法上颇具创意。吴云根的紫砂壶作品喜用双色泥表达主体,较多的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壶咀、壶把、钮、缀以小竹枝攀于壶体,由曲枝构成,辅以几片小竹叶,舒展有姿似风中飘动,疏密有致;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得体。在制作处理手法上以竹节为主体的合理结构,以叶、茎、枝、芽为衬托,充分表现翠竹的神韵。又如《柿子壶》是常见的造型,吴云根采用多种手法制作,有宜于装饰铭文,且光润的四瓣茎纹柿子壶,也有重在表现柿子生态的翻盖柿子壶,光润内蕴,楚楚动人。《传炉壶》敦厚朴实,《弧菱壶》方中富圆,圆中见方,吴云根的紫砂壶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紫砂壶知识

全部

其他壶型推荐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