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赏壶,巡茶满盏之时,一把壶的出水如何,常是众目关注的焦点,若是出水如柱,平稳而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定会赢得啧啧称赞,让人喜形于色。壶的出水问题,历来一直受到众多名家里手们的重视,也是玩家选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内容。
有人说:
紫砂壶只要出水孔是球孔,就不是好壶!
这样的观点到底对吗?为什么你的紫砂壶会出水不畅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紫砂壶的出水孔。
紫砂壶的出水孔从古至今,大概可以分三类。
独孔、网孔、球孔。
种类一:独孔
独孔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常见于仿古器形与小容量的壶形。
独孔孔眼给水流提供了最大的出水通道,出水有力。
但是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动作过于粗放,茶叶就很容易进入出水孔,造成通道堵塞,出水就会出现中断或者不流畅的现象。
早年间工具发展不完全,制作难度较高,故老壶一般多为独孔,而今独孔是比较少见了。
种类二:网孔
网孔是时下最常见的出水孔之一,因其孔眼数量不同,分七孔、九孔、十四孔等多种。
因为孔眼多,能过滤大部分的茶叶,保证出水顺畅。
但如泡的是舒展程度较大的茶叶时,易被展开的茶叶挡住出水孔。
种类三:球孔
球孔是近代才新出现的,又突然间“火爆”的一种出水形式。
20世纪70年代,由于外销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产了一批球孔的茶壶,即在壶身装流部位的内壁粘上一个布满小孔的半球。
细密的滤孔和凸起的球面,可更好地过滤茶叶、且能保证充足的水流面积。但由于半球体的结构限制,清洗难度较其他两种形式更大,且容易破碎。
很多壶友看到球孔的壶就会认为是不好的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球孔的实用性非常好,一些受壶型限制的壶配上球孔可以改善出水性能。
其实紫砂壶出水好不好,和出水孔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和四大因素有关。
水压:水压取决于倒水时壶里水的压力。壶流根部越低,其与壶内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压越大。因此像子冶石瓢这类,流根比较低的壶,一般出水都很好。
气压:气压取决于壶钮位置的气孔。气孔过细,倒水时空气流入受到限制,影响气压,也会影响出水效果。
水动力:水动力取决于流的形状。流的弯多,则水动力减损大,出水也相对弱,如三弯流的壶。
出水量:壶嘴粗,出水量就大。
其实,紫砂壶的出水孔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出水孔的形状也并不能作为判定紫砂壶好坏的标准,无论何种出水孔,都是为了使出水顺畅、方便。
保持一种相对平稳的操作方式,起手平稳,出汤的过程中保持平顺,那茶叶就会服帖的留在壶底,出水自然顺畅有力。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