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壶图考》记郑板桥曾自制一壶,亲刻“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变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有“壶小乾坤大”的意境,容天壶便能担当此大任。更有诗词夸赞容天壶:“大肚可容天,人称饮上仙;不识经万卷,壶道也通禅。”
容天壶,器型源自大肚弥勒佛,起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容天壶为吕尧臣大师首创,在传统掇球圆壶造型中悟得“容”字,强调“容”之个性,视之拙朴,却体现着圆融大气之美。
容天壶的传说
相传是在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言语无定,随处坐卧,经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
据说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后来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先是在江浙一带,民间都画他的图像供奉,后又在寺院塑其形相,这就是现在寺院中大肚弥勒像的由来。
容天壶的特点
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 壶身圆润饱满,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直流,流短而上翘,力度十足,出水爽净有力,效果极佳。
粗鋬呈耳形,把弧度圆润轻灵,端拿舒适,盖纽为圆纽略扁,盖为穹窿,盖缘与壶口边缘圆润厚实,子母线圆润流畅。
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方寸之壶,有容乃大。
一把容天壶,凝聚着人的大气从容与豁达。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