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壶友会发现,每一把紫砂壶都会有印章,款识一般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至少壶盖和壶底会有印章。
其实,紫砂壶作为手工艺品,最早期的紫砂壶并没有作者落款,而名家印章的形成,也印证着在壶艺发展过程中对于制壶艺人劳动成果更为重视。
最早作者印章,可以追溯到供春在树瘿壶上刻下『供春』二字的那一天,紫砂壶落款的雏形。
时大彬时代,文人开始参与紫砂艺术,由镌刻『庚戊冬日时大彬制』款识开始署名。
陈鸣远时期,刻款被壶底盖章取代,形成了壶底姓名大章,壶内名章的署名风格。
乾嘉年间,陈曼生开始参与壶艺发展,书斋名、年款章出现。
历经几代紫砂艺人的发展贡献,紫砂壶印成为鉴赏年代和作者的重要佐证之一,也为现代紫砂拍卖估价提供了依据。
制壶高手和名家对钤印和款识十分讲究,多数印款篆刻均出自金石高手。金石刀痕难于完全仿真,形状尺寸及烧成收缩率变化较大,制作者又有各自的钤压偏好和习惯,只要细心琢磨大都可辨真伪。
一件珍品,作者会暗制特有的、不大轻易被人发现的记号。斋室名号、制作纪年及壶名编号等铭刻,也能提供真伪鉴别的依据。
历代制壶名家,用印十分讲究,对不同、形式几近苛求,每一个作者都会给它赋予自己作品特有的、不大轻易被人发现的记号,这些记号只有原制作者能判别出来。使得紫砂壶独有的记号在不经意之间化身成一种艺术,一种金石艺术在紫砂壶上的完美展现。
但是也要注意,并不是紫砂壶的印章就能代表壶的真伪哦,还要根据制壶大师的风格气韵综合判断。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