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紫砂,稍微懂一点的人都会直接联想到宜兴。和宜兴一拍即合,同样让人联想起紫砂。这个名词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相互间的代名词。
作为宜兴的一项经济产业,宜兴的紫砂艺术已形成独特的艺术文化,成为宜兴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
另外,随着宜兴紫砂的“封矿”,紫砂泥的价格虚高,即使当地紫砂泥囤货依然很多,随后也有部分开采开张,但在市场环境的运作下,紫砂泥的交易价格仍在不断上涨。
随后就出现了正规紫砂产业链的整体提价,从原料、人工到各种服务都跟着提价。有些次品也加入其中浑水摸鱼,“珍贵的紫砂泥”反而成了他们的宣传口号。因此紫砂的价值体系越来越混乱,紫砂产品顺势涨价卖不掉,还被套上了骗子的帽子。与次品紫砂制品相比,浑水摸鱼更是郁郁寡欢。
不仅外行不懂紫砂究竟值不值这个价,到底被坑了没。偶然有些紫砂从业者也看不懂了:都说紫砂涨价了,可是怎么越来越难卖呢?
始作俑的原因就是“封矿”,紫砂资源的稀缺性是造成紫砂价格混乱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紫砂壶的价格应该更加透明,或者寻找替代产品。
与喀左紫砂有关的文章近两年也逐渐出现在壶友的视野中,先是“喀左紫砂矿与宜兴紫砂矿并无一二”,再是“宜兴大批从业人员涌入喀左”,以及各类各式各样的对比各式各样。
整个消费者一脸懵逼,喀左在哪里?喀左紫砂呢?喀左与宜兴紫砂究竟有何不同?咱们今天简单地讲一下,尽量讲清楚。
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还有“北方陶都”、“北方紫砂之都”之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资源。
有关宜兴紫砂泥的特性及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那这两种紫砂泥有什么不同呢?
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检测,喀左县的紫砂(紫色砂质页岩)系在二叠纪细砾岩之间形成,为紫色或紫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均含铁量约为10%,属高档陶制品原料。
土壤粘性、可塑性与宜兴紫砂相同,烧成温度也在1100℃~1200℃。结果表明:宜兴紫砂的色泽、烧结强度、气孔率、热稳定性基本一致;
因此,从自然资源的性质来看,它是不可分离的。
但喀左紫砂的储量却是超过宜兴紫砂数个量级,喀左县23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有陶土矿,据估计探明的储量超过10亿吨。
在资源储备方面,喀左地区可以说具有较大优势。
从明代开始,宜兴紫砂壶艺术就开始了,晚明至清初的发展比较兴盛。不仅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文人雅士的加入也使宜兴紫砂壶开始具有了艺术价值。其间还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紫砂名家。比如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等等。
建国以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政府又组织了一批老一辈的艺人成立合作社,从创作、研究到流派风格,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紫砂名家。比如朱可心,顾景舟,顾绍培等等。
可说是历代紫砂名流发挥了宜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创造了宜兴紫砂文化发展史。数百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宜兴紫砂文化历史文化资源。
而且喀左紫砂几乎没有沉淀,甚至没有沉淀基。不管是红山文化,还是辽瓷文化,都无法给喀左地区的紫砂文化带来有益的文化底蕴。
在以艺术价值为主打的高端紫砂系列中,喀左文化常常因为没有艺术价值而比不上宜兴紫砂。
(紫砂壶石瓢)
就其多样性而言,喀左紫砂的工艺精确度比不上宜兴紫砂,原因在于喀左紫砂缺乏技艺和文化传承。
从目前情况来看,喀左地区的陶瓷产品种类多为廉价的生活用品。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化价值上,都无法与宜兴紫砂壶相匹敌。艺术品和产品在种类上比较分散,没有特色,也难以达到宜兴紫砂的高度。
喀左紫砂的优点很明显:紫砂矿藏相当丰富。同理,弱点也很明显:产业链很短,甚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也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宜兴紫砂文化底蕴深厚,曾被列入国际地理标志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文化国粹。喀左紫砂却处在“酒不香,巷不深”阶段。
而物质资源也决定了一定的基础,喀左县政府还致力于“北陶之都”的建设,希望利用资源优势造福喀左人民。在人才培养、市场开发、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紫砂的优势。加之宜兴多家紫砂壶从业者转战喀左,建立市场。认为喀左紫砂的未来一定是可以预见的。
与数千名壶友一起关注砂轩紫砂,共同学习探讨紫砂。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