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的起源与发展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宜兴紫砂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宜兴紫砂壶起源时间:
对于宜兴紫砂壶的起源时间存在有争议,有说法是宋朝,也有说法是明朝。
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而且赞同者还为数不少。
但据《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紫砂壶的“创始者”金沙寺僧及书童供春经常与制缸、瓮者相处,从陶工那里学得制陶技术。
他们精选制缸、瓮原料中的“细土”,并进一步加以澄炼作为制壶泥料。
在制作手法上先是手捏成胎,再用圆范规整,然后加上壶嘴、壶柄、壶盖和壶钮等,制成茗壶,最后把坯件附在烧缸、瓮的龙窑中焙烧而成。
书中描述的制作过程,从侧面反映出明代中期紫砂器的制作,正逐渐从粗陶制作中分离出来,尽管烧成还不曾独立,但紫砂器的选料与制作已开始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在宜兴古窑调查过程中,发现湖汉镇金沙寺遗址西北一千多米处,有一明代的古龙窑群,以烧制缸、瓮为主,同时发现了明代中期的紫砂器残片。这也为这一记载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
1976年宜兴丁蜀镇蠡墅羊角山(与黄龙山余脉相连)附近,发掘出了早期紫砂古龙窑和紫砂残器堆积层。古龙窑长约十米,宽约一米,其中亦有紫砂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古龙窑年代可早到北宋中期。
这一系列的发现证明,紫砂器早在宋代便逐渐从粗陶中分离出来,以制作壶类为主。在成型方法上也已脱离陶轮拉坯的做法,而采用泥片镶接法。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个是宜兴紫砂壶真正的起源时间呢?砂轩认为搜狐上的一篇文章,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分享给各位壶友。子曰:宜兴紫砂壶起源于何时?
宜兴紫砂壶工艺体系形成时间
壶嘴、壶把、壶的子的粘接,则采用打洞捏塞法。为以后的紫砂器成型和制作开创了新技艺,也为紫砂器造型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嘉靖到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是宜兴紫砂器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期,也是宜兴紫砂器独树一帜的开端。
明代品茶、论茶之风盛行。文人雅士日趋追求省时、简便、直接冲泡的“撮泡茶"法。并且普遍偏爱深色茶具,于是紫砂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紫砂壶从煮茶工具转化为泡茶器,功能的转换和文人的偏爱也为紫砂壶小型精巧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定下了基调。
继供春之后,紫砂名家不断涌现。特别是通过时大彬等著名壶家妙手的努力探索,把“斫木为模”的制法改为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完备的制作工艺。
矿料选择更纯净,加工也更细致。烧成已开始使用匣钵套装,使烧成火候得当且免沾缸釉泪及火刺现象。
在形制、技法、装饰、铭刻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紫砂器已完全从日用陶器中独立出来,并且拥有了一支专业的工艺队伍。显而易见,宜兴紫砂壶已经不再是普通日用品了。
以上就是宜兴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更多关于宜兴紫砂壶的价格,宜兴紫砂壶大师等等内容,就在砂轩紫砂宜兴证书专题页等候您。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