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从苏东坡的石铫壶中受到了启发研究出来了一款瓢壶,开启了石瓢壶的壶型的制作。不久之后,和陈曼生同时期的一位文人瞿子冶也设计出了一款石瓢壶。后来这款石瓢,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子冶石瓢。这就是子冶石瓢名字的由来。
瞿子冶和陈曼生他们的身上有很多相同点。他们同为文人,因此他们都很喜欢诗词书画。不仅如此,他们也都做过官,并且对紫砂有浓烈的兴趣。
他们不亲自做壶,都是凭借自己的高水准的审美情趣来设计紫砂壶,然后再交由紫砂艺人来制作。当然,这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身份是有关的。
为什么要提这一点呢?那是因为陈曼生和瞿子冶所请的制壶艺人恰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名字叫杨彭年。
不同之处。陈曼生人比壶的名气大,被誉为“紫砂文宗”。他在紫砂壶造型设计上取得的成就是历史独有。瞿子冶是壶的名气比人大,很多人知道子冶石瓢,但是却不知瞿子冶。这是因为他的子冶石瓢这把壶过于耀眼,但是他本人的作品比较小。
子冶石瓢从创作出来到今天已经有很久的时间,历经时间的检验,被世人追捧、模仿,那么子冶石瓢好在哪里?下面砂轩将从四个方面来为您讲述,子冶石瓢好在哪里。
子冶石瓢是一款可玩性很高的壶型,它是由很多三角形,巧妙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子冶石瓢上有多少个三角呢?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
子冶石瓢的三角形
1.子冶石瓢最大的一个三角形就是它的壶身包括壶钮构成了一个大三角。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壶身和水平线成60度夹角。
2.子冶石瓢的第二个三角形,壶钮和壶盖,构成了一个小三角,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第三个三角形是壶把自成一个三角形,这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4.第三个三角形是由壶嘴撑开,和壶把形成呼应,这是一个虚拟的三角形。
5.第五个和第六个三角是壶嘴的上下两边和壶身形成的夹角。
6.第七个三角市壶的底部的三个钉足,互相之间又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子冶石瓢是典型的小容量壶,但是不要小看它小小的身体,可是蕴含了7个三角形。由此可见,子冶石瓢的设计是多么地巧妙。
子冶石瓢的平行线
不仅如此,子冶石瓢上除了有三角形之外,还有两组平行线。
1.第一组是壶嘴和另一边的壶身的线条是一组平行线
2.第二组是壶把的下端和另一边的壶身线条是一组平行线
稳定:子冶石瓢的壶身是一个梯形,如果加上壶钮就是一个三角形。这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金字塔结构”。无论是梯形、还是三角形给人的感觉都是稳定的感觉。
动静结合:加上壶嘴和壶把以后,壶嘴和壶把有一个是向上、向两边拉伸的感觉,这就有了一个动态的变化。
拿我们语文中学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就是“动静结合”。一把茶壶,只有一个静物,就会给人的感觉很普通。静中有动,这把壶就充满了活力。
刚柔并济:在子冶石瓢上有大量的直线条,壶身、壶嘴、壶把给人一种很刚的感觉。但是过刚易折,子冶石瓢的处理就很巧妙。子冶石瓢的过度转角部分,都是一些带有弧度的小线条。例如:壶身与壶底的夹角,壶把的转折处,壶盖的边缘处等等。这样的弧度处理,体现了柔和之美。
因而,子冶石瓢刚柔并济,提醒我们做人做事都不可以太过刚硬死板。
子冶石瓢的壶钮和壶身,它们的线条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连在一起。同时它又会给人一种壶钮是壶身线条的延长。
这个在书法上面就有所体现,被叫做“形断意不断”。连中有断,气脉不断,书法就是贵在气脉不断。一气贯注,上下有承接,这是高阶的审美情趣。
子冶石瓢的壶钮像拱桥,这种钮叫做桥梁纽。在中国古代桥梁是一门艺术,子冶石瓢将桥文化融入到了壶中。
以上就是对子冶石瓢的介绍,更多石瓢壶的问题,欢迎前来砂轩紫砂壶官网了解。
本文文章内容、图片资源(我司产品图片除外)等资料源自于壶友分享、我司技术顾问、网络资源等渠道整理而成, 本站只负责对内容素材进行整合、编辑、排班,主要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壶友、茶友传递更多信息,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附上证据,联系砂轩紫砂,砂轩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尽快处理,删除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砂轩紫砂所有,欢迎众位壶友、茶友前来学习,但是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未经砂轩授权,禁止任何站点镜像、采集或复制本站内容,违者砂轩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底!